宜家得了年度设计大奖,就是因为少了点“创新”

root

In 未分类 Posted

今天之所以发这篇,是因为春节躺了这么久,是时候滚起来关心下国家大事和天下兴亡了!

问我为什么停更这么多天?无他,唯懒尔。

刚刚过去的1月末,宜家获得了英国伦敦博物馆主办的年度设计大奖,PK掉了大卫·鲍伊最后一张专辑的设计和一个机器人外科医生的设计。

一般来讲,能得设计大奖的都是因为搞出了什么神创新;但这次宜家的获奖理由,恰恰是因为它少了一点“创新”。

获奖作品是宜家基金会和联合国难民署共同研发的难民临时屋,名为“更宜居的收容所”(Better Shelter),主要特点就是没有特点。

Better Shelter 外观

 

Better Shelter 内部

 

这个项目是从2013年开始的,你可能会想,一个2013年的设计还得了创新奖?

事情是这样的,2013年宜家这套模型造价为每个1万多美元,当时目标是量产之后降低到1千多美元。

就像童话都会有个无法考证的结尾:“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”;许多设计项目在结尾时也都会写上一句“未来降低成本后会量产”。

但宜家用了三年的时间真的把这套原本1万美元的模型降低到了每个1250美元,可以持续使用三年。

英国伦敦博物馆的馆长Gemma Curtain就对此评论说,今年的提名有某种严肃性,为了真正的创新,可能需要少一点“繁荣”,少一点“乐趣”,少一点“创新”

宜家Better Shelter,第一个特点是轻。每个shelter需要的材料放在2个箱子里,每个箱子重80kg左右,也就是个男朋友的重量啊。

包装箱长这样,和我们在宜家商场买的也差不多©️Better Shelter

 

第二个特点是容易组装。4个人花4~8个小时就可以组装,不需要额外的工具,大多数部件徒手组装就行。

徒手装是宜家传统

 

4个小时,我连一个宜家衣柜还没组装完呢!

第三是还可以升级变大。房屋面积17.5平方米,每个屋子可容纳5个人。墙面很平坦,需要的话加盖屋顶和地板都很方便。

宜家很多收纳柜也都是以一个单元为基础,不断进行组合。

Better Shelter 基本结构,看起来是很好装

 

2015年的时候,伊拉克和埃塞俄比亚的40个难民家庭试用了这些样板房,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改造。自量产以来,它们已经成千上万地被运到世界各地的国家,作为房屋、医疗设施 、食物分发点和办公室。

回收也很方便,必要的时候可以拆掉房子再重新利用。

当然还是有不足之处,就是持续的年限还不够长,不过大多数难民房都有这个缺点;也没有太好看,毕竟先要保证难民基本生活需求;并且在冬天严酷天气下保暖可能还是不够。

总之,宜家这个设计项目完全没有炫酷的功能和图纸,因为一定要造出来;评委们也基于真正的人道关怀提出了设计的另一个严肃维度:有节制。

同样尝试用低成本让难民的生活变得更好的,还有2014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日本建筑师坂茂(Shigeru Ban)。

用纸管搭房子

1986年,在大家都还忙着发财的时候,坂茂就搞了一个以纸建筑为主题的展览。

4年后他就做出了第一个纸质的临时性建筑。自此用纸管做建筑的尝试不断增多,为许多需要的人带去了可靠的住所。

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过后,坂茂看到许多越南难民聚集在一个烧毁的教堂旁,坂茂向神父提议用纸筒重建教堂。

神父当时就想报警,什么?教堂就是被烧毁的还用纸来重建?!

坂茂解释说纸本身作为一种工业材料,所以进行防火处理也是可行的。

神父最后被说服了,这是建好的纸教堂

 

纸筒的耐用性、防潮和防白蚁性能也都一一经过了测试,最后重建的教堂也很朴实,但令人动容。

2008年汶川地震后坂茂的作品,也是纸筒建筑的应用。

成都市华林小学纸板校舍模型

架构

 

搭好的成品

 

2011日本的3.11地震和海啸过后,人们就被聚集在体育场,人跟人之间没有丝毫隐私。

坂茂的学生志愿者们就又带着纸筒去了。

就是一个很简单用纸管搭成的框架,外加窗帘构成的避难所。“有了小隔间后,女人们就可以每天换衣服,并给婴儿哺乳了。”

每个小隔间的制作成本为25000日元,约为人民币1500元。

非常简单的设计,没有丝毫炫技。

 

其实日本政府部门的人对这种改造不太开心,因为觉得管理难度增加。但是灾民们在饱受动荡和折磨后终于有了一个令人安心的空间。

地震和海啸过后既没有足够的面积,也没有足够的平地来建政府分发的临时性住房,只有多层的建筑才能解决。坂茂又利用集装箱搭建了三层的房屋。

海运集装箱建造的房屋,一共有三层,可作为永久公寓使用。

房屋内里,小户型其实可以参照这样的布局。

9平方米类型内景

“织出一个家”

约旦-加拿大建筑设计师Abeer Seikaly设计的可折叠、可拆卸的难民避难所,是为了让难民们“有尊严地重塑生活”。

联合国2016年的数据显示,全球每年有6530万人被迫迁徙,但是幸运抵达发达国家的人只是其中的零头,其中6000万人不得不继续留在不发达的地区。

因此难民营的建造有其必要性,且其材料必须在当地容易获得。

Abeer Seikaly的设计作品介于“建筑和织物之间”,创造出一个私人的围场,又可以根据迁徙和移动的需要“收缩”。水电齐全,空心的塑料管材就是运送电力和水源的渠道。

用在沙漠中

 

用在雪地里

 

 

储物怎么办呢,帐篷里层下面的部分就充当柜子。

一个个开放式储物袋

 

帐篷顶部可以收集雨水或人们现场取水,水上升到储蓄层,通过温差环流系统循环,还有一个排水系统,来确保帐篷不被淹掉。

通风和光照都很好,这个避难所在寒冷的冬天还会收缩。最重要的是,它让难民有一些安全感和归属感。

使用的材料的伸缩性能很好

 

轻便的、可移动的结构素材能够缩小人们实际所有的和梦想拥有之间的差距。不管是在新到的地方还是熟悉的住所,不管是短暂停留的地方还是安营扎寨长居的地方,不管是私人居住的房屋还是公共社群的空间,人们一起编织他们的生活。

设计灵感部分来自于蛇皮

 

在这个空间,难民找到一个地方来从动荡不安的世界中暂时抽离,把避难所编织成家。

EXO:外挂式房屋模块

坂茂设计的纸建筑、Abeer Seikaly设计的编织房,都很有本土文化性格。

到了美国设计师这里,果然难民房就变成“星球大战”风了。

在2005年的新奥尔良卡特琳娜飓风之后,设计师Michael McDaniel受到了触动,开始了难民房的构思。

成品有《星球大战》风格

 

Exo 居住小屋使用场合很广,对外围环境的要求较低。

轻巧的材质便于运输、搭建,设计师说一般的成年人都可以把外壳举起来,组装也不需要特殊设备。地板稳定性也很强,相当于一吨沙袋的稳定性,不用担心被吹走。

内部构造,也是美式cozy

 

小屋可以独立存在,也可以聚合成社群存在。如果是大家庭,也可以围成一个特定区域,不必过于分散。

©️Twitter@mackenziehere

 

一开始房屋的造价是12000美元,相比于前面提到的几个是挺贵了,但是相比于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提供的24000美元的拖车(根据Michael McDaniel说,拖车灾难发生过后需要至少45-60天才到达)还是便宜多了。

运输简单,组装也很方便,易用让其传播范围更广。Michael McDaniel说住进这个屋子的人不是难民或者受害者,而是“客人”(guest)。

堆叠起来方便运输

 

除了作为临时住所,这个设计还可以有其他用途,窗板和门板都可以拆下来,所以可以扩建,将几个模块组合起来变成一个更大的房子。

内部的床板、桌子和架子也很方便拆卸,可以将其改造为办公室、起居室、卧室、浴室。这样其空间架构就变得多功能化了。

新近出现的一些为难民提供住所的优秀设计,和前面提到的建筑也有一些共性:

比如Hex House,六边形的蜂窝构造的房屋,也是可以围在一起,拼成一个社群:

Hex House内部的墙不是贴着天花板的,方便改变房屋布局:

也有助于自然通风

难民房很多时候必须考虑材料的易得性,意大利的AGRI shelter受到好评的其中一点,就是因为它采用的建筑材料包括当地便宜易得的稻草:

 

日本2013年地震之后出现的难民屋,是川上产业株式会社的quick space 72h,72小时就可以搭建的房屋。

它采用的材料叫puraparu,就是两块真空的聚丙烯的板,夹着中间圆柱片,原理和泡泡纸很像。非常轻,和相同厚度的板材比轻了1/4,但是很有刚性。燃烧了不会产生有毒气体,可以回收。啤酒箱里面也有用这种材料。

啤酒箱之间的隔板就是puraparu

 

2016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亚历杭德罗·阿拉维纳曾经说过,设计是一种增值而不是多出的一笔开销,建筑是通往平等的一条捷径。

尤其难民有时真的要难很久,长期难民平均要在难民房里住上12年。

这个世界上,有些设计为繁荣助势,多见于一些逆天巨型公共建筑;有些设计却直面困苦,只为了让处于不安的人们拥有基本的安全和尊严。

伦敦博物馆的评委们,把选票投向了后者。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